原标题:1820年代英股沸腾,1920年代美股沸腾,2020年代A股迎来沸腾?

最近有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与1980年代的美国有很多类似之处,原因在于我们在2016年开启的供给侧改革与1980年代里根改革很类似;他们也认为当前A股也类似1980年代的美股,因为过去的10年A股零涨幅,在3000点附近徘徊了10十年;而美股在1970年代也是10年没涨。另外,2016-2019年茅台、平安等上证50成分股持续走牛,很容易让人想起美股市场在1980年代出现“漂亮50现象”。这样来看,“当前中国类似1980年代美国”证据似乎很充分。

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的确与1980年代的美国有很多类似之处。但若从康波周期来看,当前中国类似于1970年代的美国,而不是1980年代美国。原因很简单,2019-2030年全世界正处于萧条期里,上一轮康波的萧条期是1973-1982年。我们这个时代才刚刚步入萧条期,上个世纪1980年代则是已经走完了萧条期,即将进入回升期(1982-1991年)。

对于康波周期各阶段的划分,有很多种版本。我这个版本是在康德拉季耶夫、范杜因、周金涛等前辈们的基础上,进行追踪划分的。对于康波周期的第五波,天王周金涛的划分法是1991-2004年是繁荣期、2005-2015年是衰退期、2016-2025年是萧条期。我在2017年的划分法是1991-2008年是繁荣期、2009-2018是衰退期、2019-2030是萧条期。并在2017年12月根据这个划分法推断A股在2018年将全年下跌,并在2019年出现历史大底。

尽管上述推断暂时得到了A股的验证,但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包括GDP在内的很多经济指标出现断崖下跌,故,我将以前的划分法做了一个微调,认为2020年才是康波萧条期这个中周期的起点。这个微调不影响我们对整个康波的划分,因为包括康波周期在内的所有经济周期,其实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道”。

为了方便描述这种规律,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来捕捉经济周期的轨迹。在《股市投资周期课》里,我们曾用“GDP同比增速”这个指标来捕捉“康波里中周期”的轨迹,如下图;这一次新冠YQ让2020年Q1的GDP增速大大下滑,也会冲击2020年全年GDP增速,可以预见,2020年的GDP增速将是一个阶段低点,且在2021年将至少会修复回归正常,这样的线年这个年份作为中周期的起点,比2019年要合适。

我们为了捕捉、描述这个规律,才不得不用经济指标来给经济周期划一个界限,但实际上经济周期的演变是没有清晰界限的、且时间也不是机械的固定长度;正如四季轮回的规律虽然很清晰,但它们的边界是模糊的一样,我们根本无法得知具体哪一天是“冬转春”,我们的做法是把一年细分为24节气,然后用“立春”来确认春天的到来。这做法只是模糊的精准,想要做到绝对的精准,不仅对投资意义不大,而且还会陷入“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误区。

话说回来,我的划分法为何与天王周金涛的不一样?按道理,周金涛先生是国内康波周期的开拓者,我们应该以他的划分法为标准才对。我也想直接照搬天王金涛的划分法,但我发现时过境迁,天王的划分法还是需要微调;另外,研究立场的不同,导致我们的划分法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原因在于:天王的划分法立足于全世界,主要是在看美国的经济周期。

他之所以把2004年作为第五波康波繁荣期的结束,原因是他认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宣告了繁荣的结束,美国经济一直到2004年才止跌走完那个中周期。在我看来,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力更大,2001年互联网泡沫只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了全世界,让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周期同轨了,2009年几乎是所有国家GDP增速的起点。

另外,2016年3月,在天王金涛人生里最后的一场演讲上,他说“40岁以上的人,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在2008年……,第二次机会在2019年,最后一次机会在2030年附近”,这已经间接承认,2008年10月是老中周期的结束点,也是新中周期的起点。

这里所谓的“中周期”指的是7-11年的朱格拉周期,该周期也被称为产能周期或者设备更换周期。康波周期一般由5个中周期组成,繁荣期由两个中周期组成,衰退期、萧条期、回升期分别为一个中周期。第五波康波的繁荣期结构也很清晰,1991-1998年为第一个中周期,1999-2008年为第二个中周期,它们的分界线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每一个中周期都是以经济危机为结尾的,不管它处于康波的什么阶段。

因此,从康波周期角度来看,当下的世界(2020年)类似上个世纪的1973年,都处于康波之萧条期。那么,2020年的A股是否也处于美股1973年附近的位置?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的研究发现,2020年的A股更类似1973年附近的日本股市,原因有三:

①在1973-1982年萧条期,美国的经济陷入滞涨还未恢复元气,当时凯恩斯的刺激理论破产,美国还未找到新的救命药丸,正处于萧条期;2020年全世界再度进入康波之萧条期,美国再度陷入危机,且也还没有找到解药。

②在1973年世界经济的主导国美国陷入危机时,追赶国日本却容光焕发。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使日本经济走向正轨,在1950年代迎来腾飞,并在1968年经济总量跃升为全球第二。1970年代产业结构升级,日本经济由内需主导向出口主导切换 ,“日本制造”风靡全球。用一句话形容当时的世界局势是:世界的萧条,日本的繁荣,日本史诗级牛市正在走来。

③在本轮康波周期里,世界经济的主导国依然是美国,但追赶国换成了中国;在2011年,中国GDP总量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从2015年开始“去产能、挤泡沫、降杠杆”,通过一系列的“刮骨疗伤”,目前经济出现了走出泥淖的迹象,尽管YQ给中国来了一个下马威,但它正好检验了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

①在1973-1982年萧条期,美国的经济陷入滞涨还未恢复元气,当时凯恩斯的刺激理论破产,美国还未找到新的救命药丸,正处于萧条期;2020年全世界再度进入康波之萧条期,美国再度陷入危机,且也还没有找到解药。

②在1973年世界经济的主导国美国陷入危机时,追赶国日本却容光焕发。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使日本经济走向正轨,在1950年代迎来腾飞,并在1968年经济总量跃升为全球第二。1970年代产业结构升级,日本经济由内需主导向出口主导切换 ,“日本制造”风靡全球。用一句话形容当时的世界局势是:世界的萧条,日本的繁荣,日本史诗级牛市正在走来。

③在本轮康波周期里,世界经济的主导国依然是美国,但追赶国换成了中国;在2011年,中国GDP总量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从2015年开始“去产能、挤泡沫、降杠杆”,通过一系列的“刮骨疗伤”,目前经济出现了走出泥淖的迹象,尽管YQ给中国来了一个下马威,但它正好检验了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

因此,2020年的A股,对标的应该是1973年附近的日本股市,而不是1973年附近的美股。后面我们会专门用一篇文章来复盘日本经济,并将A股与日股对比研究,得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美股与A股的时空对应关系。

为什么2020年的A股不能对标1973年的美股?原因在于中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是处于同一阶段。按照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看,2020年的中国才刚刚完成工业化,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而美国早在1900年就完成了工业化,并在1956年附近走完了“大众高消费阶段”,在1960-1980年进入了“再工业化”,用科技打造出高端制造,站上了世界食物链的顶端。所以,2020年A股与1973年美股没有可比性。

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共分为6个经济成长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这6个阶段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至关重要,从工业化角度,我个人将上述6个阶段换了一种说法,即: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化起飞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二次起飞阶段(再工业化阶段)。后面我们会用专门一篇文章来阐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我们继续回到本文的重点:美国经济增长阶段以及美股走势。

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共分为6个经济成长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这6个阶段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至关重要,从工业化角度,我个人将上述6个阶段换了一种说法,即: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化起飞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二次起飞阶段(再工业化阶段)。后面我们会用专门一篇文章来阐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我们继续回到本文的重点:美国经济增长阶段以及美股走势。

根据罗斯托的研究,美国经济在1843-1860年就进入了“起飞阶段”,熟悉康波周期的朋友一定对这个时间段很眼熟,1843-1860年正好处于康波第二个长波的繁荣阶段(1845-1866年)里,当时是“钢铁与铁路”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的运输效率,美国经济“起飞”的支柱产业正好就是铁路。根据我的研究,我发现每一个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它们的“起飞”全部对应着某一个康波的繁荣期,且支柱产业正好就是引发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带来的产业。

在罗斯托的研究里,美国经济在1843-1860年起飞后,在1890-1900年进入了“成熟阶段”,并在1901-1956年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再往后,罗斯托先生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来概括美国经济的发展,我认为有失偏颇;美国在完成工业化后,并没有躺在“糖衣炮弹”的消费里“纸醉金迷”,而是依靠二战里的计算机技术,介入高端制造领域,让工业实现了二次腾飞。后来的德国也遵循这个路线”。反面例子是日本,该国实现工业化后陷入了纸醉金迷的高消费里无法自拔,最终在美国的打压下“失去了30年”。

中国2020年的经济处于什么阶段?正好处于大众高消费阶段。我对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是这样划分的:1978-1989年处于“起飞准备阶段”,1990-2008年处于“起飞阶段”,2009-2018年处于“成熟阶段”,2019大约到2030年会一直处于“大众高消费阶段”,并在2031年之后第六波康波繁荣期里实现“工业化二次起飞”。本文现在只给结论,具体过程后面会专门开一篇文章论述。

由此可见,2020年的中国大致处于1901-1956年的美国。1901-1956年这个跨度很长,能否更精准一点?天王金涛在2006年7月研报《繁荣的起点并非沸腾的年代》里从资产虚拟化程度的角度给出的结论是:中国股市在2005年还仅仅处于大繁荣的起点阶段,与美国20世纪初或日本1960年代存在更多的相似性。在2007年研报《走向成熟》里通过“三大产业占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2005年类似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

如果将中国的2005年对标美国的1900年,那么,现在的2020年则大致对标美国的1915年附近,两者大约相隔100年。在2005年喊出“中国股市迎来繁荣的起点”的天王金涛,在2006年股市起涨后,在那篇名为《繁荣的起点并非沸腾的年代》里推断:中国股市在2020年代才会出现首次证券市场大繁荣,对应美国沸腾的1920年代和日本1980年代的大繁荣。本文罗列“康波周期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其实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天王金涛对于“中国股市在2020年代才会出现首次证券市场大繁荣”这个结论的可靠性。

1920年代的美股发生了什么?如上图,美股在从1905-1920年长达15年的大横盘零涨幅后,从72点一直涨到368点,这是美股的第一次大繁荣,直到1929年后才停止。大家要知道,1920-1929年正值第三波康波的衰退期,并不是经济的繁荣期,为什么在经济不好时股市反而爆发了大繁荣?天王金涛的解释是:

长波周期的衰退期本身就是实体经济陷入动态无效,而虚拟经济开始起到平滑作用的重要阶段。所以,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表现来看,虚拟经济的繁荣对实体经济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使得实体经济在长波周期的衰退期依然出现一波中周期繁荣。这种衰退期内出现的中周期繁荣又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乐观主义蔓延,推动虚拟经济出现泡沫式大繁荣。

长波周期的衰退期本身就是实体经济陷入动态无效,而虚拟经济开始起到平滑作用的重要阶段。所以,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表现来看,虚拟经济的繁荣对实体经济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使得实体经济在长波周期的衰退期依然出现一波中周期繁荣。这种衰退期内出现的中周期繁荣又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乐观主义蔓延,推动虚拟经济出现泡沫式大繁荣。

同时,天王金涛还对1929年美股的做出了解释:当然长波衰退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当中周期繁荣不可持续的时候,投资者预期的逆转会导致泡沫的崩溃,进而导致实体经济由衰退走向萧条。这就是虚拟经济大繁荣通常在经济长波周期的衰退期产生的最大逻辑。

试问:中国股市在2020年代出现大繁荣后也会出现大崩溃吗?从上述理由来看,A股不会重蹈美股的覆辙,因为1920年美股大繁荣时处于康波之衰退期里,其后面还有大约为期10年的萧条期,中周期的繁荣无法持续;而2020年的A股已经处于萧条期里,其后面紧接而来的是大约为期10年的回升期,这意味着中周期的繁荣可以得到持续,在两个中周期的过度阶段股市虽然也会走熊,但不会出现1929年那样的大。此外,我们在2013-2015年已经把日本的老路走了一遍,在2015年-2018年小规模重演了日本90年代泡沫破灭的悲剧,已经不再具备重演美股1929年大的基础。

因此,我的结论是:2020年的A股类似于美股历史上的1920年代,而不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1980年代;从经济增长的阶段来看,2020年的中国与1920年代的美国、1970年代的日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从世界分工角度来看,2020年作为追赶国的中国,更类似于1970年代的日本,它们股市的相似性会更大,对A股的指导意义会更大。

接下来本号会根据“康波周期理论”与“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来扫描主要工业大国,并寻找出最能为A股长线带来指导意义的股市。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股市对A股最具指导意义?看完本文你一定会以为是1974年附近的日股吧?1974年日股的确是一个选项,1920年代美股也是一个选项,但最佳选项不是它们,中国在2013-2015年把日本的道路走了一遍,发现泡沫破灭不可避免,于是在2017年又踏上了一条新路,2020年代的A股最有可能复制那个国家1974年之后的走势,如上图所示,该国完美避免了日本90年代的泡沫破灭。它是谁?关注本号,每周收看我们的宏观解读。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